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绥宁视角

【绥宁党史故事】党史人物故事|匡非非
 作者:摘自《绥宁县志》 更新时间: 阅读:21236次 

   匡非非(1892~1928),原名匡文明,早期共产党员(入党年份不详),岳二里上匡(今红岩镇内)人。

  匡非非幼年丧母,三岁寄居外祖父家,七岁跟外祖父学染工,因手脚勤快,深受喜爱。1904年入私塾,勤奋好学,记忆过人,塾师对他的外祖父说:“才两年功夫,我快教不了啦,还是送入新学吧!”于是,他便被送进当地小学堂读书,1914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后加入毛泽东组织的学友会,参与反对袁世凯卖国活动。为表示变革旧社会决心,改名非非。毕业后在本县资源小学任教,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并勇敢地向省府投书,指责县劝学所长杨昌梭“年老恋栈,障碍教育”,于当年10月把杨轰下台。此举触犯了保守派,匡被迫离县。1922年应聘到刚成立的武冈县思思学校任教,与省立一师学友会会员、校长欧阳东志同道合,积极向学生宣讲马克思学说。因匡议论精辟,文采过人,且书法俊秀,他写给同学刘光演的一封信,迅速在全县各高等小学堂传诵。

  1925年下半年,匡非非赴长沙,在省农协筹备处任职(一说在省总工会协助郭亮开展活动),夜以继日,辛勤操劳,马日事变后,潜往上海、武汉等地。后假扮卖字先生,以“山鸽”为代号,在华容、常德、沅陵、辰溪、郴州等地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1月初,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回家乡筹建革命武装。此时,原县农运武装在刘宝德领导下仍在县境北部和挪溪(今隶洞口县)一带坚持斗争,匡决定以刘部为基本力量,筹建国民革命军独立二十师绥武黔三县游击队。1月10日,绥宁县府派遣挨户团并联合邻县挨户团,勾结驻洪江的省第七清乡司令部所部(即洪江保安团),会剿驻扎在黄土坑的刘部,因敌数倍于我,刘部失利,匡非非被捕,当日在惜字塔旁壮烈栖性,时年36岁。

主办单位:中共绥宁县委组织部 建议使用IE8以上或Chrome浏览器 分辨率1440×900以上浏览
联系电话:0739-7611334 后台管理 湘ICP备湘ICP备16006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