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党建

鹅公岭侗族苗族乡:“党建红”点亮“平安蓝” 蹚出民族地区善治新路径
来源:绥宁党建网 作者:黄淑珍 更新时间:2025-10-14 阅读:69次 

  鹅公岭侗族苗族乡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平安建设的“红色引擎”,以“党建红”点燃“平安蓝”的璀璨光芒,持续探索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该乡创新实施组织筑基、文化润心、治理聚力、服务暖心“四轮驱动”工作法,推动平安建设与民族团结深度交融、同频共振。2025年以来,全乡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攀升至96%,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高达98.6%,成功走出了一条彰显苗乡侗寨特色的基层善治新路。

  强基固本,织密“党建引领+责任压实”治理网络

  构建“党委委员联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到户”三级责任网络,创新推行“党建+平安”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利剑护蕾”、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关键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同步组建11支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应急突击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膺担当、冲锋在前,充分彰显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今年汛期,突击队员连夜紧急转移群众128人(63户),及时抢通道路1.2公里,生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平安建设一线高高飘扬、熠熠生辉。

  春风化雨,浇灌“双语宣传+文化浸润”教育矩阵

  立足民族乡实际,精心擦亮“双语宣传”特色品牌。组织通晓苗语、侗语的党员组成宣讲队,巧妙将反诈、禁毒等知识融入民族歌舞、小品等文艺作品。今年春节及“四月八姑娘节”期间,成功举办跨界文艺汇演2场,有效促进了边界各族群众的文化交流与情感融合,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绚烂。线下创新“院落夜话”宣讲模式,党员干部聚焦平安建设、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主题,利用群众晚间闲暇,累计举办“平安院落会”22场,覆盖群众620余人次,发放政策折页、普法手册等宣传资料1200余份。线上构建“云上鹅公”全媒体矩阵,依托微信群常态化推送平安建设、民族团结、反诈防骗、法治宣传等高频资讯,实现宣传触达“指尖服务”全覆盖。

  多元共治,筑牢“群防群控+边界联调”联动防线

  整合力量,打造“一站式”高效解纷平台。有效整合乡司法所、派出所等资源,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机制。2025年以来,高效化解土地权属、婚恋纠纷等事项14起,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1.5天,较常规流程提速67%。深植本土,培育民族特色调解力量。精选熟悉民族政策、通晓苗侗双语的乡贤55名,匠心组建“乡音乡情·银铃和事佬”特色调解队。依托民族传统载体,成功举办“风雨桥说事”等特色调解活动12场。年内,已在鹅公村、老塘村、金坑村等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起。深化协作,共建“边界联调”平安走廊。立足“一脚踏三县”的特殊区位,积极探索深化“边界共治”工程。与毗邻的怀化市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相关乡镇建立联防联调机制,携手打造“民族团结平安走廊”。年内,依托该机制成功化解1起涉及该乡太坪村村民与在怀化市经商的外县村民的跨区域合同纠纷。

  温情守护,架起“精准关爱+红色代办”服务桥梁

  聚焦急难愁盼,动态管理“一户一档”。精准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需求,建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重点人群“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实现需求精准识别、服务动态跟踪。党员温情敲门,解决身边“关键小事”。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每周一敲门”温情行动,累计为老年群众提供代缴医保、代办证件等“家门口”服务112件,切实纾解生活难题。阵地赋能成长,守护童心多彩童年。依托“妇女儿童之家”阵地,精心组织开展苗语教唱、书香润心等特色文化活动11场次,惠及留守儿童97名,丰富精神家园。红色代办跑腿,畅通服务“最后一百米”。创新打造“红色代办”便民服务品牌,党员干部主动化身“跑腿员”,累计为群众跑腿代办各类事项216件,解决实际困难36个,群众满意率达100%,以暖心服务构筑起党群融合的“同心圆”。


来源:鹅公岭侗族苗族乡

作者:黄淑珍

编辑:贺晨欣

审核:沈序春

终审:李永吉
主办单位:中共绥宁县委组织部 建议使用IE8以上或Chrome浏览器 分辨率1440×900以上浏览
联系电话:0739-7611334 后台管理 湘ICP备湘ICP备16006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