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png)

绥宁县:党建领航聚合力 基层善治开新局 来源:绥宁党建网 作者:红星网 更新时间:2025-11-3 阅读:97次 |
||
近年来,绥宁县锚定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聚焦宗教治理、家风建设、移风易俗、“三新”领域、生态治理五大重点领域,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精准施策,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起“组织建在网格上、资源聚在一线上、服务沉到家门口、问题解在最前端”的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凝心固本强基础,同心共治聚合力 坚持“三化协同,系统施治”,以规范化为基、法治化为纲、服务化为要,着力打造“依法治理+主动服务+多元协同”的宗教事务管理新格局。常态化开展“政策法规进宗教场所”行动,累计组织专题政策宣讲、安全培训12场次,覆盖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及教职人员1500余人次,推动场所房屋安全、财务管理等12项规范化制度实现全域覆盖。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融入基层治理实践,2023年以来,宗教团体累计捐款捐物超50万元,在防汛救灾、公益帮扶等领域实现“宗教资源”向“治理动能”的积极转化,凝聚起“同心向党、共建和谐”的强大合力。 清朗家风泽万家,廉洁治理润基层 以“清廉绥宁”建设为契机,将家风家教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体系,构建“教育铸魂+监督护航+示范引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自2024年起,连续开展“好家风·好传承”主题活动,组织140余名单位“一把手”配偶观看警示教育片、聆听廉洁家风讲座;创新举办“巾帼廉洁欢乐跑”“清廉家书诵读”等特色活动,推动廉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深化“清廉家访”机制,党员干部深入干部职工家庭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签订廉洁承诺书,将监督“探头”延伸至“八小时外”。评选“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200余户,依托“院落会”“屋场会”开展优秀家风故事巡讲,形成“以清齐家、以廉润心、以风带社”的良性循环,让清廉之风吹遍苗乡侗寨。
先锋引领树新风,移风易俗减民负 坚持“制度刚性约束”和“党员先锋引领”双轮驱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以红白理事会为载体,将婚丧嫁娶“简办”要求纳入刚性制度体系,白事“三三制”规范(3人专班管理、3天内办结、3万元内限支)写入全县235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1.2万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023年以来,累计劝阻大操大办宴会300余起,为群众减负超2000万元。寨市苗族侗族乡创新“文明新风积分超市”,将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行为量化积分,2024年兑换奖励物资价值10万余元,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蔚然成风。 “新”心向党强堡垒,融合发展促共治 聚焦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三新”领域,构建“党建引领、行业协同、治理参与”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在新经济领域,组建“社区+快递外卖”党建联合体,引导3家快递企业、2家外卖平台成立党支部,选聘30名外卖骑手担任“移动食安哨兵”。2024年累计反馈食品安全问题线索50余条,整改48条,助力监管效能提升。在新社会组织领域,在17所民办学校组建妇联组织,覆盖女性教职工800余人,通过“星级教师岗”“巾帼建功”等活动激发教育领域治理活力。针对新就业群体,依托12个“红色驿站”为快递小哥、货车司机等提供健康义诊、法律援助等服务,并将其纳入“新新向党”志愿服务体系。2024年累计参与社区巡逻、反诈宣传等活动120余次,成为活跃在基层的“红色哨兵”。
红绿相映美乡村,生态治理固根基 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探索“党建网格”和“数字治理”深度融合的路径。全域推行“网格员+片组邻‘三长’”精细治理模式,将全县划分为1027个网格片区,实行党员干部包片负责制,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拆”(清垃圾、清杂物、清违建;拆危旧、拆残垣、拆乱搭)环境整治。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创新“生态积分制”,引导村民通过参与卫生清扫、植树护绿等积累积分,2024年兑换物资价值15万元,构建多元共治格局。2023年以来,全县改造农村户厕1.2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农村生活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