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闻“汛”而动显担当 “红色堤坝”护民安 来源:绥宁党建网 作者:各乡镇 县委组织部综合 更新时间:2025-6-3 阅读:1005次 |
||
5月27日至28日绥宁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水口乡最大雨量达152.5毫米,多个乡镇出现山体垮方、道路悬空、路面冲毁,水坝、水渠和自来水管网损坏等情况。全县15314人受灾,受灾面积达291.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860余万元。面对严峻汛情,绥宁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汛抗洪的最前线高高飘扬,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 闻“汛”而动,织密防汛“安全网”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5月27日上午,绥宁县召开全县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打好防汛减灾阵地战,责任到位、防范在前,牢牢掌握防汛减灾工作主动权。 防汛令下,各乡镇即刻响应,迅速召开会议,部署应急预案,并将汛情预警传遍村村寨寨。各乡镇构建起“党委全面统筹、班子成员包村负责、村干部包片管理、党员联系到户”的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方位、无死角的责任覆盖。乡防汛指挥中心24小时安排人员驻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水位涨跌和隐患动态,统筹调度抢险救援、物资保障、群众转移等工作。 武阳镇成立“党员守闸队”,驻守6个重点村,对病险的煤炭冲水库,连夜执行空库运行指令,对4座重点水库每小时报送水位数据,对7处地质灾害点实施24小时位移监测。 河口苗族乡构建起“空中+地面”立体宣传体系,依托“村村响”广播,每日早中晚3个时段循环播放防汛预警信息和防灾减灾知识,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讲并发放防汛宣传资料2600份。 金屋塘镇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地质灾害易发点周边住户等群体详细讲解避险路线和自救知识;在危险区域增设警示标识45块,悬挂宣传横幅15条。 下沉一线,筑牢抢险“防护墙” 暴雨突发,山区地质灾害风险骤增,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组织党员干部、片组邻“三长”、志愿者等力量下沉一线,对各河道沟渠、水库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农业、财产抢救等各项工作。 长铺子苗族侗族乡白岩水村,连续强降雨导致山体边坡碎石滑落,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清理路面,保障群众安全通行。“下村排查是责任,清障除险更是本分。”驻村干部陈振一边搬运碎石一边说道。 唐家坊镇组织150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对2座水库、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灾后统筹调配5台挖掘机优先抢通主干道,采取“先通后固”策略,24小时内修复13处受损道路。同步设置6处警示标志,安排6名疏导员轮岗值守,为重建工作筑牢安全基础。 乐安铺乡大团村党支部副书记冒雨巡查管道2公里,徒手清理淤泥碎石3处,连续奋战4小时疏通关键节点,保障了农田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的责任担当。 心系群众,撑起防汛“保护伞”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防汛的最前沿,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寨市苗族侗族乡成立党员防汛突击队29支,设立党员责任堤段40处,将党旗飘扬在堤坝上、巡查点上、群众心上……临时安置点内,党员干部为转移群众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安抚群众情绪,解决生活难题。“看到党员干部在身边,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被转移群众王阿姨感激地说。 水口乡成立6支党员志愿者队伍,针对山洪易发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逐点巡查、逐户走访,排查安全隐患点15个,转移群众9户25人。 瓦屋塘镇通过“敲门行动”、车辆接送等方式,确保老旧房屋、三边住户、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应转尽转。雨情当晚,紧急转移风险地区居住群众105人,最大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5月30日,全县累计紧急避险转移822人,未垮一塘一库,无人员伤亡。
来源:各乡镇 县委组织部综合编辑 编辑:贺晨欣 审核:沈序春 终审:李永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