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油茶飘香产业兴 荒山“流金”农家富 来源:绥宁党建网 作者:郑丹枚 宋三龙 唐远程 黄钟 海书山 更新时间:2025-11-12 阅读:291次 |
||
深秋时节的绥宁,层林尽染。连绵山峦间,26.51万亩油茶林蔚然成海,饱满的油茶果压弯枝头,织就一幅跃动的丰收长卷。 在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下寨村,300亩油茶林正值采收旺季。洁白茶花与红褐果实交相掩映,30余名村民背挎竹篓穿行林间,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翩跹起舞。欢笑声伴着竹篓的窸窣声回荡山谷,须臾间,满载油茶果的货车驶向加工厂——这生动场景,正是绥宁以“小油茶”撬动“大产业”的鲜活印证。 政策筑基,荒山变身“绿色金库” 近年来,绥宁县将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资金补助,政府持续优化种植技术并推进品种改良。在河口苗族乡新团村,千亩油茶基地采用“大户+合作社+农户”模式,成功盘活荒山1300余亩。“油茶林让荒山披绿装,更让村民钱袋鼓起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家跃介绍道。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达26.51万亩,形成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2025年预计油茶果产量突破3.2万吨,茶油产量超2000吨,总产值有望达1.8亿元,带动13万农民增收。 链式发展,精深加工激活产业动能 绥宁产业形态已从单一种植升级为全链条运作。龙头企业引领下,现代化加工厂如雨后春笋涌现。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大团村油茶加工厂内,全自动榨油生产线高效运转,金黄透亮的茶油灌装入瓶,发往全国各地。“山茶油市场供不应求,年产值超百万,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进文抚摸着新出品的茶油说道。鹅公岭侗族苗族乡上白村更创新推行“合作社+农户”双轨制,退伍军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唐刚介绍:“村民既享土地流转收益,又获销售分红,产品附加值提升30%。” 民生为本,“幸福树”结出共富果 油茶树已成为绥宁百姓的“幸福树”。通过土地流转与就近务工,村民年均增收超5000元。下寨村党总支书记梁石荣展示丰收账本:“300亩油茶林今年产果10万斤,榨油5000斤,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党坪村的村道旁,身着苗族服饰的妇女们载歌载舞,山歌声与油茶香缠绵交织。“守着油茶树就能挣工资,日子比茶油还香!”村民张大姐的笑语道出共同心声。全县由此激活闲置劳动力1.2万人次,为村集体经济贡献超300万元。 振兴新径,青山绿水化“金山银山” 绥宁成功开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昔日光秃的荒坡,今朝化作涌金的茶林;曾经闲置的劳力,如今变身产业工人。行走在绥宁山水间,村庄因油茶产业焕发新生机,青山因万亩茶林更显苍翠——这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来源:红星网 作者:郑丹枚 宋三龙 唐远程 黄钟 海书山 编辑:贺晨欣 审核:沈序春 终审:李永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