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铺子苗族侗族乡:执党建之“犁” 耕振兴之“田” 来源:绥宁党建网 作者:付若枫 更新时间:2025-5-16 阅读:145次 |
||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粮食安全和春耕备耕的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以“党旗红”激活“春耕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全力保障全乡春耕备耕稳步推进,为全年农业稳产增收开好局、起好步。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春耕“主心骨” 乡党委第一时间成立春耕生产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农资调运、农机服务、技术保障等关键任务。党政班子成员下沉一线包村蹲点,压实“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三级责任体系,推动春耕任务压实落细、措施落地见效。 全乡各村党组织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全面摸排辖区种植计划和农资需求,科学统筹早稻播种、土地起垄、育秧灌溉等环节,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不留空档。道口村、大寨村作为受污染耕地治理试点村,目前已完成低积累品种水稻种子发放286斤,覆盖面积143亩;29个村同步推进农机具检修与补贴申报,切实打通春耕“开路关”。
深耕党建沃土,释放组织“乘法效应”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乡党委聚焦“党支部+春耕”主题实践,组织各村开展“主题党日+春耕”等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农业生产同频共振、融合发力。 在麻地村,党员志愿服务队下田犁地、清沟排水,帮助留守老人干农活;在枫木团村、道口村,村党支部联合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技术讲解,解读耕地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 此外,组织党员技术小分队下沉田间地头,围绕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今年来,全乡已检修农机具60余台次,指导育秧面积400余亩,服务农户800余人次,确保农户“种有所助”、春耕生产提质增效。
在稳住水稻等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百香果、蕲艾、油菜、罗汉果等特色种植产业,探索“党建+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实现春耕备耕和产业振兴“双推进”。 枫香村、佘家村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猕猴桃田园综合体,探索集特色产业、技术培训、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麻地村大力发展蕲艾种植,党员带头育苗、示范管护,预计带动3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枫木团村百香果产业初具规模,村党组织主动对接技术团队开展科学管理;道口村发展罗汉果产业,已形成规模,村支两委多次组织群众开展田间管理培训,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这些特色产业不仅为春耕备耕注入了持续动力,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一村一品、多点开花”的良好格局。
春耕一线,党员就是旗帜。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将“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贯穿春耕全过程,推动党员在服务春耕中亮出担当、干出实效。 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9支、农技服务小分队6支,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农业政策、帮助农户检修农机,以实际行动助力春耕。在党坪村,村党支部结合“三长制”设立“春耕服务热线”,由组长、邻长担任信息员,协助反映农户春耕难题。 “多亏党员干部来帮忙,我家的耕地已经犁好了。”党坪村一位村民感慨道。这是广大党员用脚步丈量农田、用汗水温暖人心的真实写照。 一田一地皆是“主战场”,一心一意皆为“丰收图”。接下来,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春耕,发挥党组织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来源:长铺子苗族侗族乡 作者:付若枫 编辑:贺晨欣 审核:沈序春 终审:李永吉 |